有绿色墙体才能造绿色建筑?
1、绿色墙体及道路制品是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用绿色墙体及道路制品才能建造绿色建筑。
2、墙体材料发挥着多种功能,如承重、分隔、遮阳、避雨等,同时承担绝热、隔声、吸声和调节光线等任务。新型墙体材料以混凝土、水泥等硅酸质材料为基底,融入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制成如非粘土砖、砌块和板材等,这些材料具备节能、环保、保温隔热等显著优点,被归类为绿色建材。
3、最后,场地规划也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方面。建筑应该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并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例如,绿色建筑可能会采用绿色屋顶和墙体,以及采用透水性强的地面材料。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4、目前,绿色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纤维强化石膏板、玻璃、管材、陶瓷、地毯、涂料、复合地板、壁纸等。绿色墙体材料具有承重、分隔、避雨、挡风、遮阳、绝热、隔声、吸声和隔断光线等作用。
5、中鑫绿建超强复合模板,作为绿色建材的同时,也满足了绿色建筑的要求——使用循环再生技术,将废旧模板重新利用,避免再次砍伐对地球造成的破坏,让模板不再白白浪费,较大的节约了资源,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主要目标、指导思想、发展路径
指导思想是运用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城乡建设模式为核心,推动节能减排,政府主导并发挥市场作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发展路径则强调绿色化、区域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推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促进建筑节能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到2015年,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全面执行新颁布的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比例达到95%以上,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与“十一五”期末相比,提高30%以上。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执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或接近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主要聚焦在提高新建建筑能效、完善新建建筑全寿命期管理、实行能耗指标控制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首先,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强调提高标准,严寒地区需达到“三步”节能标准,部分地区执行更高标准。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重点关注节能减排和民生需求。其目标是通过转变建筑产业发展方式,解决行业挑战,强化技术体系研究,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情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和评价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涵盖了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且不断更新,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促进了技术进步。能力建设方面,建立了建筑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强化了建筑节能领导机构,部分省市还增设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2008年才开始逐步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和质量仍不高,存在总量规模仍然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高性能比例小以及综合效果多数停留在设计阶段等问题,绿色建筑推进效果大打折扣。
提升能效水平:继续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实现绿色建筑的大规模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在建筑中的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建筑行业的节能和低碳转型成为至关重要的话题。建筑的节能和低碳化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当前,我国的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已显示出积极的发展势头。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在2006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明确了这一概念。